那么,有没有让大家喜闻乐道的方式呢?
关注点从“商品”转移到“人”
在大家嚷着没法真正打动用户的时候,我们却正在一遍遍的为泰国、日本等地方的广告感动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为什么这些广告能够在信息泛滥中脱颖而出,甚至能够做到直戳我们的心底?根源在于能够从以商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从唯明星论、唯销售导向到满足人性诉求。
在社交互联网时代,流量越来越贵,创意越来越贵,唯有以人为中心,满足人性诉求通过人的传播裂变的推广方式的成本最低。事实上,社交电商的本质是熟人经济+信任经济,其商业逻辑是人链接人,先社交,后成交。因此,要让大家喜欢你的广告,那你就要转变思维,关注点从商品转移到人,从成交销售导向转变为贴近人心,激发共鸣。
以人为核心,那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自身IP的打造上,放在与粉丝互动上,放在社群关系的维护上。你要先在分析目标用户群与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独特的人设,然后立足这个人设方向通过不断输出优质的内容来吸引精准的粉丝,获取种子用户,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转化率的提升,成交量自然而然就会上去。
人设的定位和设计
一个好的人设,能够让IP快速具有辨识力和标志性。但这些人设通常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经过预设的,想要展示给公众看的形象。如何预设呢?大体可分为三步:
人设的第一步是“目标用户群精准画像”,就是你一定要明白你的用户在哪?是谁?关心什么?喜好什么?知道了这些信息之后,你才会有完整的用户画像,这样你才会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才可以把握他们的痛点,才会明白如何打动他们。要明白,打造IP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善长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的目标用户群需要你做什么才做什么。
清楚了用户画像,第二步就梳理社会角色。生活中的每个人均扮演这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父母、同事、同学、闺蜜等等,这些角色中,肯定有一种或者几种角色最方便与目标客户群沟通交流,那你在朋友圈尽量多输出与这几个角色相关的内容,尽量把人设定位与角色统一起来。
用户画像清晰,社会角色梳理后,人设定位几乎就呼之欲出了。比如,你做婴儿产品,你的社会角色是丈夫,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那你的人设定位可以是“奶爸达人”;如果你做厨具产品,那可以人设定位为“家庭煮夫”。成功的人设,一要立足于目标客户群需求,二要立足于核心社会角色,三要兼顾产品特性,四要特点鲜明,与其它人设拉开距离。
围绕着人设做内容
人设确定好后,最重要的是根据这个人设定位来编制与输出内容。有人认为这很简单,其实这才是最难的。IP打造之难,人设定位之难,并不难在定位设计上,而是难在通过持续优质的内容把人设形象刻在目标客户群心中,让大家一有这方面的需求,就想到你。难在哪里呢?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取舍,必须符合人设定位;二是保持稳定持续的内容输出;三是有趣有用的信息。
输出内容符合人设定位
其实可供发朋友圈的内容非常多。你可以发生活内容,比如,跟谁去打球了,与家人去海边吃烧烤了,或者报了一个瑜伽班等等;你可以发工作内容,比如,领导表扬,客户的感谢,同事的认可等等;还可以发生活感悟,但是不管什么内容,你必须满足你的人设定位。你的定位是“家庭煮夫”,那国家大事、贸易争端的感悟与观点你就少发,就像吴京定位中国特种兵,那古装戏就不要再接了,大侠就不用再演了。这个内容上必须要有取舍。
当然,取舍并不意味这其它内容绝对不能发,比如产品广告发不发,不发现阶段怎么卖货,而是说尽量少发,把比例控制好。一般而言二八区分,不符合人设定位的内容不能超过20%。
输出内容要有趣有用
一般的观点是,现在的用户只对两种内容感兴趣,一种是有用的,另一种有趣的。但婷克丽认为,现在的用户只关注有趣的内容。即便是有用的内容,那也必须在有趣的内容中包含有用的内容,让用户在喜闻乐道中学到用户的东西。
有时候甚至把读者当学生那样批评教育,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但是读者还不得不服气,因为方老师一方面语言犀利平实,大家喜欢看;另一方面击中了他们的痛点,骂得有理,大家能够学到东西。很多人自认输出的内容全部是深度分析,用户肯定喜欢看,但喜欢看这类烧脑子文章的用户很少,而喜欢看无聊段子的人很多。为什么?因为在碎片化时代,我们的阅读习惯变了。
内容输出要稳定持续
人设定位是在目标客户群心智上建立的一种标签。如果随意更改IP的调性以及相关的定位,容易让用户产生不信任,毕竟一个喜怒无常、没有定数、不容易被把握和定位的人,在现实生活里也是很难受到广泛信任的。所以人格化IP一旦树立,就一定要持之以恒,切忌随意更换IP的定位。
决胜社交电商的四个核心战略支点是产品、社群、数据、内容,这四块一个都不能那个少。但立足人设定位通过朋友圈发优质的内容来打造个人IP,吸引粉丝,既可以卖货,也可以为以后的社群运营、数据分析等提供一个好基础,对大多数借朋友圈卖货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