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开始涉足冻品的李文,早些年主要做KA渠道。卖场发展黄金期,李文的商贸公司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网络时代来临后,他明显感到“吃力”起来。在他看来,电商带来了更便捷的购物方式,大大降低了人们逛超市的频率,经销商死守卖场已然成为困局。
李文试水微商渠道,始于2016年春节。他运作的一款阿根廷红虾,只在微商通路销售,一个春节就卖了200多万元,这让李文深刻感受到该渠道的巨大空间。
他又以三全手抓饼举例,“我供货的所有KA系统,月总销量为170多箱。但我的两个微商,一个月能卖到200多箱”。李文介绍,他的微商产品中,比较受欢迎的主要有阿根廷红虾、新西兰牛羊肉、手抓饼、大黄米汤圆、披萨等。“做微商渠道,产品要有‘网红’气质才行。”
什么样的产品才有“网红”气质?李文分析,首先包装要设计得漂亮,让人们一看到就有购买欲望,节日送礼也很有面子。其次馅料等方面具有差异性,比如时下流行的新奇口味。
再比如2017年霸屏朋友圈的大黄米汤圆,主打养生牌,也是一款“网红”产品销量也非常可观。
相比商超渠道,这类产品在微商渠道售价更高,利润更好。比如一盒320克的大桥道粽子,微商渠道的售价能达到30元,而一盒400克的某品牌厂家粽子,在超市里仅卖十几元。
“高毛利,也促使做微商的人更愿意全力推广。”李文分析,“关键是这类产品很受微商消费者欢迎。尤其是90后,他们对品牌没概念,要的就是新鲜个性,而超市里的大牌粽子却不能营造新鲜感。此外,大桥道粽子两盒60元,包装设计得好,送人也有面子,至于粽子本身值多少钱,大家不会特别在意。”
2.与实体渠道不同的消费群体
若产品在卖场或菜市场能买到,微商渠道还推得动吗?李文的回答是肯定的。
“微商与超市、流通完全不一样。同一款产品,超市卖19元,微商卖20元也没问题。”李文说,“一开始我们也担心价格问题,但做了两年发现,在微商购买的人,很少会去超市或农贸市场。反过来,经常逛超市、农贸市场的,也很少通过微商购买。它们是不一样的消费群体。”
就微商渠道来看,首先,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比如某知名品牌的披萨,超市售价30.9元/份,微商可卖到35元/份;其次,它还有个重要的特点——80%的粉丝看重品质、新鲜感,而不看重品牌。“在微商渠道,知名大品牌卖不过中小品牌是很常见的事情。”
相比超市里随意挑选的产品,微商为粉丝量身定做的套装更有优势,李文的78元、88元早餐周套装就推广得很不错。一家人周一到周五的早餐,从品种到分量都搭配好了,周一豆沙包、周二小馄饨……每天不重样,一次配送到位,很方便。
至于微商产品,李文表示利润虽没增加多少,但全部现金交易,这是它最大的优势。此外,他坦言,微商在经营上跟实体店一样,都是三三制原则,即三分之一的产品跑量,三分之一的做利润,三分之一的拉人气。“不要指望每一款产品都能赚钱。”
3.自营群+合作群,渠道管理专业化
微商蛋糕这么大,如何切入呢?不同于徐洲铭主要找社区群,李文运作了五六个微信号(每个号的最大容量是5000人),如今已有2万多个粉丝,有两个人专门负责维护。
微信群不同,粉丝类型也不同,所以李文推广产品时很重视差异化。比如,家长群主推早餐产品等;健身群推一些低脂产品;特价群则主要销售打折产品。总结两年多的实践经验,李文表示做微信群,一定要保持长期活跃,不能让群死掉。粉丝数量是基础,人气才是硬道理。
为了提高复购率,他还做了特殊管理。针对购买频次高的粉丝,再建些新群,经常推出优惠促销活动来回馈他们,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刚开始的时候,李文表示他们也许就收到一两个订单,并且远距离配送很不划算。“关键是坚持。没有付出肯定得不到回报。”
除了自营群,他还与不少微信群合作。对于合作方式,就是“一步到位,谈好价格,其他的由对方操作”。李文介绍,现在许多大的微商都是由小团队运营的,这些团队不仅摄影、文案等很专业,宣传推广做得也很好。
至于配送,李文表示很轻松,一部分由原有的配送团队配送。无法送到的区域,则借助第三方配送平台。“现在同城快递、跑腿平台很多,取货十几分钟,送货也很快。”
“这个渠道做好了,销量是无限大的。”他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