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企业来讲,他们也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把这个渠道的话语权完全抓到自己手里边,这还是特指营销水平很不错的企业,实际上到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完成对终端的掌控,而这里边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完成渠道的结构化。
那传统企业是如何规避这个问题的呢?让我们把时光倒流20年,看看中国的商业环境是什么样的,你也许对一个次很熟悉——省代,省级代理。可以说,以升级代理为核心的分销模式,是中国最早的商业流通形态。也促成了中国商贸流通最早的繁荣,但后来,厂家突然发现,广告是厂家做的,但销售渠道却都是代理商的,一个省的业务都在一个代理商手里边,实在是风险太大,在消费者普遍对品牌没啥概念的90年代,省级代理们就是一方诸侯,在享受着巨大的商业流通红利的同时却毫无风险。这对厂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事实证明大家的担心果然不是多余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围绕着厂家和省代的博弈比比皆是,2008年,著名的“双星内讧事件”,让这种博弈第一次被媒体大幅度报道,时任西南双星董事长刘树利带领西南双星全面独立,以新品牌“特星”试水市场。这一场内讧让双星损失了近一半的专卖店,每年10亿的营业额。
这只是公开被报道的一个时间,背后省代改换门庭的事件更是多的数不清楚。厂家越来越发现省代模式虽然省事,但是确实太难以管控,一个新名词“杀大户”应运而生,在接下来的近十年的时间,厂家纷纷开启分公司模式,纷纷把屠刀举向省级代理商,省级分公司就可以分散省代的能量,可以在地级市招募小的代理商,并且加以管控,即便是小代理商反水,也只是损失了十几分之一的市场而已。
当年的流通市场,和今天的微商,是不是相似度很高?所以微商里没有什么新鲜事,都是早年发生的故事,在微商平台上的翻版而已。
说到底,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代理被别人挖走,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因为挖代理的事情天天在发生,避免不了,我们应该如何能够把自己的营销做的更加稳固呢?
营销无非三件事,产品第一,渠道第二,动销第三。在这其中,产品又与动销密切相关。微商渠道。也就是代理。
我们一般谈到渠道的时候,都会说到模式,微商一般都会在模式设计上下很大的功夫,但在这里,我想提醒一点,所有的模式,都要以企业的营销策略作为基本出发点的,没有这个出发点的模式,都是有问题的模式,都走不长久。
结构就是最小的营销组成单元。所有的大的营销结构,都是由最小的营销组成单元构成的,请大家务必记住这句话。
所以,如果你的最低级的代理,是解决动销问题的,那么上一层的代理,就应该服务他,算过没有?能服务几个工作能饱满?能服务几个你的营销结构是稳定的?如果我们没有最小的作业结构,如果我们每天光知道吸粉、引流、裂变、升级的话,那么我们自己的渠道稳定性又在哪里呢?
再往上的渠道逻辑也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类比。
当然,这只是一种渠道结构化的方式,渠道结构化有很多方式,只要最小的业务单元是稳定的,组合起来就是稳定的,如果最小的业务单元没有,那么渠道的稳定性几乎是没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