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曝出很多家长都在为老师做微商这个问题尴尬。“每天被朋友圈里卖货的刷屏我都习惯了,很多人
我都屏蔽了,或者发的信息装作看不见,但孩子老师发的信息我无法屏蔽,也不能装看不见。”家长陈女士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自从孩子的老师开始在朋友圈卖货后,要不要在老师那里买东西成为她一直纠结的问题。家长黄女士向笔者讲起了她最近的苦恼。
“其实,上学没多久就和儿子班上的老师加了微信,主要是为了和老师沟通方便些,不过,上学期开始老师在朋友圈卖东西,这让我觉得有些尴尬,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去年她卖的是一些生活物品,水杯啦、密封罐什么的,有次还把产品介绍发到家长群。我本来是不喜欢朋友圈里卖的那些东西,但碍于情面还是买了一些,因为别的家长都买了,自己不买怕孩子会被区别对待……”
黄女士又说:“去年,特别流行那个什么柠檬水杯,他们班里孩子也是人手一个,估计都是在老师那里买的,我也是在老师那里买的。今年,她又开始卖美容产品,什么酵素啦、面膜啦、减肥包,还有一些比较出名的品牌护肤品的代购……反正各种都有,一天刷好几遍。班里有几个孩子家长常在她那里买,她还把交易记录晒到朋友圈,我也不知什么意思?其实她卖的东西并不便宜,我也不喜欢,实在不想花那冤枉钱,但是不买吧,又怕老师对孩子‘区别对待’。买呢,又感觉成了商家和顾客的关系,好奇怪!”
据调查发现,老师在朋友圈卖东西,并不是个案,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家长到底买还是不买?笔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有人觉得老师这种做法欠妥,且有意无意将家校关系变成顾客与商家关系,会让双方很尴尬。
有人认为,法律没有规定老师不能开微店,因此买与不买,主动权在家长手上,有需要买点没什么。也有家长认为,老师也未必如家长担心的那样,你不买我的东西,我就会对你的孩子另眼相待。
“我们孩子班主任老师就在朋友圈里卖东西,我没买,也没感觉老师对我孩子‘另眼相待’。但是班里有好几个家长经常在她那儿买,因经常买东西,老师和那几个家长关系都好起来。其实,在朋友圈里卖东西我倒觉得无所谓,但老师卖东西,会感觉她没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你想啊,每天得接单吧,还得发货什么的,然后还不停地在朋友圈刷屏,我数了数我孩子的班主任,每天至少刷三条,多的时候六七条都有,一天那么多时间做这些事,哪还有心思教学生啊?”家长刘女士说。
“我没碰见过这种事,但听说过,老师在朋友圈里发布销售商品信息,这明摆着把家长当成消费者。很多有钱的家长正愁没机会向老师讨好,老师卖货恰好为这些家长制造了通道。”家长魏女士说。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无所谓,“现在在朋友圈做微商的人不少,买东西,还是看自己需要吧,需要就买,不需要就不买,没必要因为是老师就单独讨论这个问题。”家长沈先生说:“大家都在朋友圈做生意,老师也是人,只要不是强制推销,卖点东西也无所谓。朋友圈是她自己的,你不喜欢可以不看。老师卖东西,如果你想买就买,没兴趣就不买,总不至于我没买,就记恨我吧?”
川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薛巧巧说:“教师手中也是握有权力的,这种权力看似不大,但让家长、孩子们相当敬畏。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经常处于不对等关系,一些家长希望教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给孩子更多课堂发言的机会,于是借各种节日给教师送礼,已成为‘潜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购买教师在朋友圈发布或出售的商品,无疑是讨好老师更‘合理’且更隐蔽的方式……”
薛教授还说:“这样的微商已不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而是给权力寻租创造了便利条件。长此以往,会影响师道尊严,制造不公平。有不少老师的朋友圈是加了自己学生的,老师天天发这些消息,孩子们会怎么想?老师天天跟孩子说,你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但是老师自己却没有把心思放在教学上,怎么对孩子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做微商的老师如何向孩子灌输‘公平’这个道理,和家长存在‘交易关系’的老师,如何能跟孩子讲好这个道理,做好榜样呢?”
很多人都表示老师做微商,弊大于利。老师的任务是教学,但每天朋友圈发的都是卖东西的,要知道老师的朋友圈不少都是家长,但是却在卖东西,不说其他,第一感觉就是不务正业。家长肯定会想:老师一天有多少时间和心思是放在教学上的?更何况利用家长和老师这种关系让人买东西,买还是不买?算不算利用职务之便?你是以老师的身份卖东西,还是以一个普通人身份卖东西?这一点需要区分。如果你以普通人身份做微商,可以,那么你就要屏蔽掉跟你‘教师’身份有关系的人,比如家长、学生等。
即使老师主观上不一定有‘绑架’家长消费的想法,但客观上却形成这样的现实,会引人误读。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是需要老师自己来把握的,如果把握不好就很容易有不好的影响。
对于老师做微商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