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品牌或商家的做法基本是价格战(不断比价格低)等方式来解决。这种方式在一定情况下确实有效,但是时间一长就很难吸引真正客户,并不利于以后的营销。就好比餐饮店,在开业的时候用这比价格的方式吸引新客户,但后期一恢复原价就流失了大量的客户。
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其实,想要客户做出改变重新选择另外一款产品,可以采用"加减营销法"得益感知值:消费者改变这个习惯或用了新的产品后,会有多少得益(好处)。
行动成本:为了接受新的习惯或产品,消费者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时间、金钱、情感和难易等成本)。如参加购买某个"一周减肥10斤"的减肥课程,每天只要花15分钟时间。因为我们大部分人要改变过去的消费行为习惯,首先心里会去衡量"改变的成本"和"改变后的得益(好处)",哪个更有利于自己。
一、增加得益感知值
1.使用从众效应
经过大量的证据和实验已经证明,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好坏判断容易受他人或环境的影响。
在逛淘宝买东西时,当不知道哪家的东西好时,人们一般选择销量最高的,觉得销量最多的应该差不了多少(这也是为什么淘宝刷单生意被不断打压还这么火的原因);看到身边的人都喝喜茶,有些人也开始喝喜茶而不喝贡茶;又比如之前点外卖,很多人都是通过打电话方式下单。后来发现大家都是用美团、饿了么来点外卖,之前通过打电话的人也开始使用美团等平台来点外卖。
所以,当你的产品服务在销量、购买人数等方面上有优势时,可以用这点来做营销,让更多人接受你的产品。
2.意见领袖
有些人也许对产品比较挑剔,并不会盲目从众。但是假如看到某领域的KOL都选择该产品了,就很可能使得他的得益感知度增强--因为我们觉得使用意见领袖一样的产品,得益应该也是较大的。再如,之前看到我住的附近新开一家小吃甜品店,到现在都做得很不错。因为这家店在开店时请了一些大家公认的权威吃货来试吃,然后发朋友圈,吸引了其他很多人来消费。当时很多人看到这些美食领域的kol都说好,觉得应该是错不了。这都是利用了意见领袖的营销方法。
所以,当你推出的产品很难让人改变过去的消费选择时,可以尝试让某类产品对应的意见领袖(kol)来帮你说服其他消费者做出改变,去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
3.增强行为动机
消费者做出改变的原因,除开从众和意见领袖等外部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得益感知值之外,还有我们的行为动机。动机是使人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好的动机会让人更容易做出改变。
比如,一开始健身是很难坚持,要经受肌肉疼痛等付出成本。虽然我们都知道健身可以带来健康,但想要让没有健身习惯的人来健身,还是很困难。"健身可以得到健康"的动机显然不够强烈,而转变为"可以让傻逼心平气和地和你说话"的动机感就比前者强。这个动机让行动的得益值可以更大于要付出的成本,更可能会激发很多人从不健身而选择去健身。
因此,当你的消费者在犹豫选择哪个品牌或产品时,你的产品若更能增强他们的行为动机(能获得更好的待遇、服务等),他们选择你的产品服务的可能性会更大。
二、减小改变成本
如果你的产品得益感知值很大了,还是不能吸引消费者,很可能是为你产品付出行动的改变成本过大。这里也分享三个技巧来减小客户的改变成本:
1.简化第一步
在产品营销上往往很多人把产品介绍得非常好,也打动了消费者想要购买下单,但就是在最后的购买行动上过于复杂而放弃购买。所以,想让客户做出改变或者选择接受你的产品时,改变行动的第一步最好要简化。如购买时尽量设置直接点击就可购买下单,扫一扫就可以参与活动等简化方式,这样才能留住有意向的客户。
2. 建立熟悉度
人对于陌生的东西比熟悉的东西更难做出改变行为。通过建立熟悉度来减小改变成本的营销方法,对于很多新品类(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品类)尤其有效。
就像你看到一个陌生的人和你打招呼,你会有防备心理。但如果知道这个人是你好朋友的朋友,就会降低了这种顾忌,从而更容易接受他的招呼。该广告把ipod这个新品类和人们熟知的"口袋"建立联系,消费者看了广告就会明白这时一个可以放进很多歌曲的设备,且只有口袋大小呢。这样,消费者更容易产生联系,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所以,当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比较难以被人理解时,可以通过和目标客户熟知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更能让客户做出改变行为。
3.先前性体验
很多人都不太愿意尝试新的产品或换新的品牌,大部分人都是心里在担心万一不是预想的那么好,付出的成本就会被浪费了。
这时可以让消费者进行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可以体验到你的产品服务,降低其改变成本。
如很多新品的免费试吃喝、线下免费体验店、上淘宝看售后评论等,都是这种先前性体验的营销方法。
以人海战术去做微商的时代已经过去,想做好微营销,想赚多多的米,就需要掌握好的方法,让精准粉丝主动去加你,这才是根本,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