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先要对对方有了解,才有分析。对方在哪一个层次上,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场景1:和某个感兴趣的普通朋友聊天,想要拉近和对方的关系,但是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时候如何快速发现对方需求,并提供帮助呢?
作为普通关系的两个人,你要分析你们之间的关系在那一步,如果是刚认识,一定要让对方觉得安全,请聊一些安全话题,天气、新闻、场地等。
如果更熟悉一点,可以聊爱好、最近看的书,或者电影、旅行过的地方……然后寻找到两个人的共同点。
作为普通关系的朋友,想要问一些关于个人的具体问题的时候,礼貌的方式是先进行自我暴露,比如想问对方你在哪里工作。应先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银行做柜员,您呢?我是广东人,您呢?
不要只问对方问题,像查户口一样。
场景2:某个朋友说了一段话,并且期待我能理解他的心情,并以他期望的方式回应他。比如他分享他的心情,是想我回应他产生共鸣,而在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需求,我只会总结性的说一句“哇好酷”。
良好的沟通一定是建立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的,听到和听懂是有差别的,听懂了和能产生共情是有差别的。
如果能够做到复述对方的话,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技巧了。你是说你经历了什么什么事,现在心情怎么怎么样,对吗?
让对方知道你听到了,听懂了,起码已经是达到70分了。如果你说我也是这样的,如果什么怎么样,也会怎么怎么样,那就有90分了。——让对方感觉到了归属和尊重。
场景3:有些人会幻想有一个精神有共鸣的伴侣,最好是从刚开始认识的时候开始,就是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什么都不说,对方就能理解你,就能知道你在想什么。文青一点的说法就是“你懂我”,销售、市场或者对外交际者往往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你说得太玄了点,如果能够心有灵犀,心照不宣,那是基于对对方深刻的理解,有过共同或者相似的经历,不断磨合和沟通。
有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找到一个懂得的人。
刚开始认识开始就能做到吗?那是一个高阶洞悉人心的人,应付一个低阶没有什么社会阅历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