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敬修堂始创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当年创建敬修堂时,创始人钱树田可能未曾想过,这一本是前店后坊的私家中药作坊,竟然在经历226年的变迁后仍然焕发勃勃生机。
话说清乾隆年间,广州的十三行是有名的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有个叫钱树田的浙江商人经常从宁波贩运丝绸到广州,除了商人的角色,他还是个郎中,晓通医道,常自制丸、散、膏、丹,在贩运丝绸的途中对沿途的病患者常施医赠药,治愈了不少奇难杂症患者。更难得的是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的尊敬,名声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当时堂与
药铺是有区别的,有郎中坐诊的叫“堂”,没有郎中坐诊的叫“药铺”。钱树田来到广州,很多人都知道他诊治有一定的水平,所以就请他有空的时候坐一下堂。
城里有一富商的儿子患上重病,遍请名医,久治不愈,奋街一息,全家忧心如焚。钱树田外施拔痧手法,内灌自制的“回春丹”,很快治好了富商的儿子。富商感激他救子之恩,加上其医德高尚,便资助他开了一个药铺。这就是敬修堂的前身。药铺位于广州城南门口太平桥,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南路175号,取名“敬修堂”,寓意“敬业修明,普济众生”。后钱树田又自取商标“园田牌”,就是有钱有田的意思。
对于敬修堂的概括,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樽万花油普济海内众生。”在民间,更有“家有万花油,跌打刀伤不用愁”的说法。说起来,跌打万花油跟洪熙官的弟子还有一段渊源。洪熙官有一个弟子叫蔡忠,蔡忠出身贫寒,但是他勤奋好学,学了武术,还学了当时少林的医学。由于习武经常有刀伤肿痛,他自己就创制了一个油剂,用一百多种药材来炼成,这是跌打万花油前身。后来,他将万花油的配方无偿送给了敬修堂。直到今天,万花油还精选保留了其中86味中药。
然而敬修堂的贡献又何止一樽万花油?经过钱家数代人的努力,敬修堂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亦日渐完善,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敬修堂药厂己拥有三间营业铺面和一栋三层砖木结构的生产厂房,在当时己形成初具规模的中成药厂。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国家对私营企业进行改造。上级主管部门决定以“敬修堂”名牌老厂为基础,先后并入万灵堂中药厂等14家个体企业,“园田牌”的产品得以充实与扩展。
1976年,人民南路的旧铺进行扩建,工人在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一块大的黑石板。公司我人进行考古鉴定,发现这块石碑立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内容与敬修堂相关,一共有九条,包括有利益的分配、分红方式、如何保存事业、用人的管理,还有药方的管理。例如用人的管理,就是钱家的后代不是指定有一个继承人,而是必须在基层进行实习,在经过锻炼以后再挑选继承人。从石碑的内容可以看出,敬修堂的前人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
历经两百多年的敬修堂人所传承的一切,都为了一个最简单的理由:造好药。从企业诞生至今,敬修堂人一直乘承了创始人钱树田公悬壶济世的思想,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以人们健康为重,坚持技术创新,为人类造福。通过营销创新和市场开拓,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份额,“敬修堂”这一百年品牌在市场浪潮中越擦越亮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