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涪陵榨菜因被消费者爆料在其所产的乌江榨菜中吃出脚指甲,陷入食品安全风波。近日“榨菜一哥”涪陵榨菜半年报新鲜出炉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4.22亿元,同比增长5.58%;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37.24%。
涪陵榨菜确实是个奇葩,因为它还诞生了“榨菜指数”。这是根据畅销全国的涪陵榨菜这几年在各地区销售份额变化情况,推断人口流动趋势的一种非正式的理论。据说是发展改革委的官员提出的,他们据此分出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两部分,针对两个地区的不同人口结构制定不同的政策。比如有好几年,榨菜在华中地区、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销售份额上升,与这几个地区的农民工回流增长相吻合。
从长尾效应来看,榨菜对于主流城镇居家市民来说,并非是个刚需,只是个可有可无的调剂品。因为替换品多,也不会有刚性依赖,消费比例占比太大。但是对于流动人口尤其是中低层收入群体、农民工甚至大学生来说,却可能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产品。这个长尾可以非常长,涵盖了我们不以为意的许多零星的消费群。原因就在于榨菜不但价格便宜,还能直接解决菜不够、菜不好吃、饭不好吃的生存问题。
不过,涪陵榨菜大概是不希望大家把它和低收入消费捆绑得太直接的。所以,涪陵榨菜提出了以“榨菜升级做透,萝卜多元做大,延伸开发零食,尝试进入酱类”的产品矩阵,还要全力进军餐饮渠道,重点对接星级酒店和大型连锁餐饮,发展适合酒店佐餐自助、菜品搭配等的大包装。这确实有一种二锅头要做成“小茅台”的雄心。
如此一来,涪陵榨菜就能变得高贵起来吗?这或许就和长尾理论背道而驰了。因为如果要变成主打中高收入群体,是要有故事支撑的。之前榨菜也不乏推出一些百元礼盒,甚至炒成天价,这些对于日常消费者来说,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笑话。有哪个家庭会每天去消费礼盒呢?这恰恰会将它放到了高处不胜寒的位置。所以这样的故事也是行不通的。
真的要显得高贵,利润翻倍,其实还是要在食品质量上努力。流程、来源、材料更加透明,生产更加健康,低盐低热之类也要加强。总之,都市白领尤其是办公室里想的,涪陵榨菜都要好好的想到,这才是努力的方向。甚至,看看现在的包装,还得用剪刀开口,一旦开了口,还面临着湿漉漉漏汁的状况,显得很不高级。又比如只是划分辣和不辣,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又怎么足够呢?能够把产品做得更加人性化,才能显示出一个企业的匠心哲学和远见。否则就算猛打营销,卖到五星级酒店,其实也还是那个榨菜,不会变成配菜之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