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工作促进无人配送市场升温。近日,在北京的部分小区中,无人智能快递车已投入运转。这一产业已成为资本竞争布局的关键领域。
6月16日,蘑菇车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蘑菇车联的自动驾驶接驳车、物流车已经驶入北京市顺义区的部分小区,可以在疫情期间解决约4名快递员的运力。“虽然无人智能车目前大规模商用还需要时间,但其更多意义在于实现车路云协同技术的落地,该技术将应用在更广泛的城市公共服务领域。”
自动驾驶无人车的落地,能否解决“最后1公里”这一行业难题?其背后市场空间又有多大?
无人车从试点走向商用
目前,无人车在国内已从试点走向商用阶段。
蘑菇车联相关人士表示,实际上,今年5月份,其自动驾驶物流车已经进入北京市顺义区的部分小区,车路协同的业务模式下一步将逐步在全国多个场景推广。他向记者透露:“蘑菇车联续航里程约100公里,装载量400公斤。昼夜交替配送,1台车可支持2000户居民社区的配送工作。”
据了解,美团、京东等多家企业的无人车也在上海等城市的部分小区运行,以进一步解决封控社区和本地生活配送的“最后1公里”问题。
中国本土化管理资深管理专家周锡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人车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随着中国5G自身的场景落地,头部企业布局无人车争夺平台入口,快递巨头和互联网行业头部企业都在竞相进入,相关项目陆续落地。”
无人车因其广泛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引得众多资本进入,华为等科技巨头及传统车企纷纷展开角逐,行业的研发、测试和落地也开始提速。据新战略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统计,2021年国内外自动驾驶行业披露200余起重要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近1500亿元(包括IPO)。其中,低速无人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融资近70起、超300亿元。
“谁先占领市场,谁将拥有主动权,获得广告投放、类金融、商户入驻费用、快递合作的资源,甚至可能成为行业壁垒的构建者。”一位无人车供应商表示,无人车投放背后产生的潜在市场价值足以引发头部企业的争夺战。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由于受到行驶距离限制,无人车目前更多使用在局部场景,企业对其大多是战略性的布局,产业要迎来大规模商用还需时间,但已经可以降低‘最后1公里’的成本,在企业形成效率较高的方案之后,有望得到规模性普及。不过,在工业等领域,无人车已开始逐步商业化。”
有望撬动更广阔市场
“‘最后一公里’只是蘑菇车联自动驾驶的部分应用场景。接驳、物流自动驾驶‘无人化作业’的落地,其背后是以智能网联及车路协同技术为支撑的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蘑菇车联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智能网联及车路协同涉及整车制造、汽车电子、芯片等智能网联车载设备,以及路侧感知、边缘计算等车路协同智能设备。
近年来,自动驾驶在城市范围内大规模落地,带动了以5G基站、AI、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全国多个省份均发布新基建建设规划,加速新基建项目落地。业内初步估算,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基建项目投资总额将达到20万亿元以上。
智研咨询推测,2020年至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规模有望达近2万亿元,其中车路协同市场规模约7630亿元。企业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性方案落地,有望撬动整个智能网联产业全盘落地。
“目前,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中,车路协同等技术产业领域有望首先走向规模商用。随着商业模式逐步成熟,自动驾驶应用产业有望生产一批独角兽企业,并实现单独上市。但是企业应注意不同城市、不同场景探索方案的区分,注重生态连接,同时行业标准还有待统一,生态还有待进一步互融。”周锡冰认为。(证券日报)记者 贾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