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新兴市场的电商生态仍不成熟,但这也给本土平台带来了野蛮增长的机会。下一个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说不定会在他们中间诞生。
电商在线讯 在普通人看来,遥远而神秘或许是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区的代名词,不过,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里已经成了电商平台争相抢夺的蓝海市场,大批本土电商平台也开始在这片土地生长。
电商在线盘点了非洲、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9大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电商平台。对中国商家来说,这些平台或许会成为他们2017年出海做生意的下一个战场。
Jumia:模仿亚马逊起家,要陪商家在非洲打一场持久战
2012年, Jeremy Hodara等六人在尼日利亚创立了非洲本土B2C平台Jumia。目前,Jumia已经覆盖尼日利亚、埃及、摩洛哥、肯尼亚、乌干达、喀麦隆、坦桑尼亚、加纳等11个国家。
Jumia曾想在把亚马逊模式搬到非洲大陆,成立之初便在尼日利亚、埃及、摩洛哥等国自建仓库。不可否认,非洲电商作为新兴市场潜力巨大,但薄弱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物流和支付体系让不少保守人士选择观望。
在Jumia联合创始人Jeremy Hondara看来,阻碍非洲电商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培养民众对线上平台的信任,因此Jumia在去年8月推出与支付宝功能相仿的工具——Jumia Pay,买家在收货前资金由Jumia Pay代为保管,若发生资金欺诈,Jumia Pay将第一时间垫付赔款。Jeremy Hodara表示,Jumia Pay旨在建立买卖双方信任,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网购体验,让非洲人民享受互联网普惠金融的便利。此前,货到付款是Jumia平台上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
据外媒报道,Jumia曾在2013年预期将在18个月之内实现盈利,但却事与愿违。2015年,Jumia亏损1.1亿欧元,2016年前三个月亏损1700万欧元。不过,Jumia现任CEO Juliet Anammah认为:“非洲市场将是一场持久战”,Jumia也把目标调整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盈利。据悉,隶属于德国创业孵化公司Rocket Internet的Jumia目前仍是非洲第一大电商平台。
Konga: Jumia的死对头,支付上小胜一筹
2012年,另一家电商B2C电商平台Konga在尼日利亚成立。现已成为西非第一大电商平台,主营消费电子、时尚、家电、个护等品类。其创始人Sim Shagaya经历丰富,曾在尼日利亚军队服役,后获哈佛大学MBA学位,并担任过Google非洲负责人。Sim Shagaya创办过多个电商平台,但Konga最为成功。
同一时间,同一国家诞生了Konga和Jumia两大电商平台,在激烈的竞争下,两家公司甚至厮杀到对簿公堂。2014年,两家公司因为域名之争闹上了法庭,因为Jumia在尼日利亚境外注册了多个和Konga相关的域名,包括konga.cd(科特迪瓦)、konga.cm(喀麦隆)、konga.ly(利比亚)等。而Konga的反击方式是“买下”Google搜索中“Jumai”搜索,这个词和Jumia在字母顺序上稍有差别,用户只要一搜索“Jumai”就会直接跳到Konga官网。
“明争暗斗”之外,两家平台在布局上颇为相似。为了解决物流问题,都在尼日利亚全国各地建有小型仓库,自建配送物流。2015年,Konga比Jumia抢先推出KongaPay。消费者发起一笔交易后,银行会向其注册手机发送安全认证码,消费者可以通过KongaPay在网上实现一键付款。KongaPay和Jumia Pay一样,在买家确认收货前,会代为保管钱款以建立买卖双方的信任。Sim Shagaya表示:“KongaPay是尼日利亚多家银行的合作伙伴,相信我们的合作可以改变尼日利亚网络购物目前的状态,让消费者不用担心提前付款后商品质量和服务得不到保证。”
Kilimall:有“中国血统”的非洲B2C电商平台
纵观非洲处女地上的电商平台,Kilimall的“中国血统”让人眼前一亮。2014年,前华为工程师杨涛在肯尼亚首度内罗毕创立了非洲电商B2C平台Kilimall。相对于竞争对手Jumia,Kilimall的起步较晚,目前在非洲三个国家设有办公室,实行本地化运营,辐射周边近10个国家。
杨涛认为在电商的世界地图中,中美作为第一世界格局已定,大佬正在俄罗斯、巴西、印尼等第二世界国家周旋鏖战,第三梯队的非洲对于新兴平台来说是一大机遇。不过,机遇背后也蛰伏着重重困难:刨除尚在襁褓中的电商业态不谈,这家脱胎于华为“狼性文化”的电商平台到了非洲却要和“坚决不加班”的闲散民族斗智斗勇。或许,解决这些困难正是新兴电商平台扎根新市场的必修课。
另外,同其他非洲电商相比,Kilimall最大的优势可能在于与中国的紧密联系。其商业模式类似天猫和京东,但不自营,而是接收第三家商家入驻,使用自建仓配送商品。电商在线发现,Kilimall建有中文招商官网,为肯尼亚、尼日利亚、乌干达这三个站点招收商家,覆盖手机平板、3C配件、服饰饰品、假发等十余个类目。据悉,Kilimall预计将在2017年覆盖非洲20个国家,并将在今年下半年进入西非。
Flipkart:挫败亚马逊攻势,守住本土第一
新年一开头,印度第一大电商平台Flipkart便陷入了“换帅风波”。Filpkart近日发布声明称,其联合创始人 Binny Bansal 将不再担任CEO,而新帅将由老虎环球基金指派入驻 Flipkart的高级执行官 Kalyan Krishnamurthy担任。随后,其物流主管,产品副总裁和首席营销官相继请辞。
实际上,Flipkart不仅要解决内部动荡,还要时刻提防激烈的外部攻势。2013年,亚马逊携20亿美元空降印度。去年6月,亚马逊宣布将再为印度市场投入30亿美元。迈入耕耘印度的第四个年头,亚马逊已经挤下Snapdeal,成为仅次于Flipkart的第二大电商。据业内人士分析,亚马逊在输掉中国市场后,对印度市场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
从去年“印度双11”各平台的表现来看,Flipkart还是略胜一筹。长达一周的大促后,Flipkart对外公开了漂亮的战报:“双11”首日斩获140亿卢比(约合14亿人民币),促销季期间总计完成1550万笔交易,营业额达到300亿卢比(约合30亿人民币),领跑三大电商平台。
电商在线了解到,2007年,Flipkart由两位联合创始人Sachin Bansal 和Binny Bansal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现已成为印度最大的电商平台。根据摩根士丹利估算,截止2016年11月,Flipkart市值已达到55.4亿美元。
Snapdeal:亚马逊抢食市场,目前退居第三
2016年,Snapdeal过得有点艰难。
这家成立于2010的电商平台曾一度与Flipkart争抢第一的位置,但在2016年却不敌亚马逊印度站攻势,跌落至第三。根据去年“印度双11”排灯节大促的公开战报显示,排名第二的亚马逊斩获1500万笔订单,略低于Flipkart的1550万笔,而Snapdeal在五天的大促成交了1100万笔订单。
然而,Snapdeal的挫败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下滑上。成立六年来,Snapdeal疯狂收购了12家公司,既有移动数据公司、移动支付平台,也有导购网站、电商营销平台。但这个“并购狂人”却在去年收购时尚电商平台Jabong之战中败给了Flipkart,因而失去了在时尚电商端的优势。另外,Snapdeal还在去年8月关闭了一年半之前收购的高端时尚电商Exclusively,并将高端时尚类目移至Snapdeal官网。
Paytm Mall:用支付撬动电商
在中国,Paytm凭借“印度支付宝”一名在业内打响了名号,而Paytm确实与阿里巴巴有诸多联系。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后,Paytm创始人Vijay Sharma就亲赴蚂蚁金服取经。2015年,蚂蚁金服先后两次注资Paytm,双方更开启“学者式”互访,深度交流业务。
Paytm成立于2010年,以在线充值业务起家,目前拥有近1.3亿登记用户,该数目是印度信用卡使用者总和的6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电子钱包。2014年,paytm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Vijay Sharma曾表示,印度的金融环境非常落后,但也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发展机会。
去年“印度双11”,Paytm在大促首日完成约400万笔交易。虽然这个数值与印度三大电商平台动辄千万的首日交易额还有不小差距,但是Paytm中国区域独家代运营ESG负责人陈婷婷还是颇为看好Paytm Mall的发展。
“Paytm的电商平台虽然暂时还比不上Flipkart,但是Patym的支付优势十分明显,用支付撬动电商完全是可能的。Paytm的支付平台上现有1.3亿支付用户,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流量入口。”她告诉电商在线,Paytm可以用人民币或美元转到卖家账户,而且中国商家入驻Paytm也比其他印度电商平台方便,目前商家只需提供身份证、社保证明、地址证明以及银行收款信息。
Lazada:东南亚电商TOP, 中国商家的新战场
尽管东南亚电商尚处萌芽阶段,但发展势头看好,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东南亚电商体量将会达到180亿,这一数字在七八年后或能翻两到三翻,或许这也是阿里在去年斥资10亿美元收购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平台Lazada的原因。
2016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用5亿美元收购Lazada新发股本,5亿美元收购Lazada股东持有股份。值得注意的是,Lazada也是由知名德国孵化器公司Rocket Internet于2012年在新加坡成立,其早期商业模型完全仿照亚马逊,后期开始模仿阿里巴巴打法,吸纳第三方商家入驻。
Lazada国际市场负责人于淼淼曾告诉电商在线,Lazada正在招募合适的中国商家入驻,目前招商以数码配件、出具、小家电、美容工具、母婴、男女装和鞋类商家为主。同时,诸如小米、步步高、联想等国产品牌,凭借高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已经在东南亚市场收获了不少粉丝。目前,Lazada已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越南这六个东南亚国家,有12个自建仓库和92个分拣中心,并与中国邮政和韩国最大货运公司CJ大韩通运达成合作关系。
MatahariMall:传统百货玩电商,想以O2O拿下市场
2015年9月,MatahariMall由印尼最大金融控股财团印尼力宝集团(Lippo Group)投资建立,而力宝集团创始人正是“印尼钱王”华裔富商李文正。与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平台Lazada相比,MatahariMall成立较晚,目前仅覆盖印尼市场,但凭借背后强大的财团和线下百货,MatahariMall从诞生伊始就提出了“O2O”这一玩法。
据悉,MatahariMall的O2O模式涵盖三个方面:第一,利用线下资源建立售后收货点,以收取需要售后维修的商品;第二,官网下单,可在线下实体店或智能储物柜取货;第三,由于印尼线上支付系统还较为落后,MatahariMall也推出了货到付款方式解决支付问题。
目前,MatahariMall主要销售手机、服饰、配饰、家电、家居等商品,面向印尼逾2.5亿消费人口。其CEO Hadi Wenas曾公开表示,想要将MatahariMall打造成印尼的“阿里巴巴”。其母公司力宝集团执行官 John Riady预计,MatahariMall在2017年的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美元。去年10月,MatahariMall获得由日本三井物产(Mitsui & Co.)领投的1亿美元股权融资,以期进一步扩大印尼电商市场份额。
Bhinneka:从线下到线上,在印尼做3C不能不知的老牌电商平台
成立于2001年的Bhinneka是一家老牌印尼电商,主要销售计算机、服务器、软件、摄影及配件等电子产品,用户在Bhinneka官网下单后,可以选择快递或门店自取收货。实际上,早在1999年, CEO Hendirk Tio就开设了实体店铺,并在互联网兴起之时,顺应时势创办B2C电商平台Bhinneka。目前,Bhinneka约60%的销售额来自线上,40%来自线下门店。
2004年起,Bhinneka建立了大量品牌连锁店和自有服务中心,来保证售后服务。另外,Bhinneka还是苹果、微软、卡巴斯基、IBM、英特尔、惠普等国际品牌的授权经销商和合作伙伴,具有超强的渠道优势。据悉, Bhinneka近一半的利润也是来自于企业用户,因此Bhinneka也为企业用户推出了定制支付业务,以简化支付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2015年,Bhinneka允许第三方商家直接向消费者直接出售产品,目前该业务营收已占到Bhinneka利润的一半。Hendirk Tio表示,“Bhinneka正以年均三位数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预计将在2018年进行IPO,以扩大市场份额,与力宝集团的MatahariMall,以及有软银撑腰的电商平台Tokopedia和Bliblli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