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触父母的关注?
社交软件越来越普遍,而在中国,微信的用户人数已超过8亿,社交软件也不再只是年轻人才会用的东西。而在微信联系人中,除了朋友、同学、同事又多了一种关系,父母与子女。现在不只是我在用微信了,我爸妈也在用,他们问我有没有微信,我就谎称说我不用,因为觉得微信是自己的私密空间,可以晒生活、晒心情、晒萌,无拘无束,也可以让朋友分享的一个空间,不需要担心面对父母的唠唠叨叨,而且我觉得加上他们会很不舒服。正在外地念大学的小强这样说。在采访中像小强这样做的年轻人有很多,在问到会不会加自己父母微信的时候,他们不加思索地选择摇头,觉得加自己父母会不舒服,自己的隐私会被父母知道,发朋友圈也不能很自由地想发什么就发什么了。是我爸爸加的我微信,我觉得如果不加他的话,他会不高兴,所以我只好加了他,但是我朋友圈里发的东西他老问东问西的,后来我把他拉黑了,这样我发什么他就看不见了。在呼和浩特上高二的小闫告诉记者。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无奈之下不得不开一个小号,加上自己的亲友,而朋友圈设置权限,拉黑,也是一部分孩子为保护自己隐私所作出的一种举措。
★专家说给孩子留些表达情绪私人空间?
对话人:程忠智,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委员会副主任
新京报: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一些家长总想监督孩子的网上社交活动,要求进入到孩子的网络社交圈中,你认为这样有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吗?
程忠智:孩子们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是他们之间有自己的语言、有共同的话题,家长硬要闯入孩子的社交圈并不是很合适。我非常理解家长的想法,但家长没有意识到,中学阶段的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同伴放在第一位,他们很重视同学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孩子不愿家长进入自己的社交圈,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会说一些跟异性交往有关的话题,不愿让家长知道。
新京报:你不建议家长进入孩子的网络社交圈?
程忠智:家长加入孩子的微信或QQ是没有问题的。我的意思是,父母在进入到孩子的这些网络社交圈后,不要想着再进一步进入到孩子的个别的朋友圈里,家长应该给孩子留有一定表达情绪的空间,不要逼得太紧。
面对微信拉黑父母,只有在尊重父母和子女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搭建互动平台,提升亲情互动意愿,精神家园才会更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