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本是朋友间分享心情、记录生活点滴的社交平台,但近年来,销售、代购等行为在手机微信的朋友圈里日益活跃,且大部分个人注册“微商”没有实体店,属于“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三无”店。为何朋友圈中会有那么多“微商”?市民通过微商购物面临怎样的交易风险?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便捷“微商”逐步抢占实体市场
“微商”凭借其创业门槛低、赚钱快等优势,逐渐成为民众创业的方式之一,就读某大学大三的小李便是“微商”大军中的一员,她平日代购韩国化妆品,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卖,每个月的收入平均有2000元。
小李表示,通过“微商”出售商品,不仅不用交店铺费,还可以省去各种繁杂的手续,同时也实现了她创业的梦想,并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记者在采访多位市民后发现,衣服、包包、化妆品、保健品、婴幼儿食品用品等是“微商”售卖的主要商品。对于“微商”充斥微信朋友圈,市民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微商利用了友情、亲情,让自己被迫接受“广告污染”,也有人认为在微信圈子内开展“微商”业务,免去了面对面推销的麻烦和尴尬,是科技改变生活、人们延伸经商触角的体现,值得肯定。
“微商”缺监管存在问题较多
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王荣表示,在微信朋友圈内进行买卖交易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具有不同于传统店家面对面、推销质量不确定性等特点,容易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目前,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暂未对“微商”这种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的行为作出明文规定,故对于个人注册“微商”的监管处于无保障的“真空”地带,消费者投诉无门,维权难以实现。
近年来,我市已有多起“微商”受骗的经历。去年年底,市民黄女士在其微信上通过好友购买了价值2000余元的化妆品,但银行转账付款后,却发现微信好友快递来的化妆品与当初承诺的品牌以及微信上宣传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当她再与对方联系时,发现这个微信好友已将自己“拉黑”。
此外,通过市工商局12315中心受理消费咨询的情况看,在个人注册的微信上网购存在的问题较大。比如,消费者在微信上购买商品后,面临已付款而“微商”不发货;“微商”销售商品无相关票据;“海外代购”商品系国货,更换外包装后再由“海外”快递寄回;代购商品有质量问题时,通过微信资料中填写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到“微商”,或者“微商”与快递公司相互推卸责任……
警惕“微商”陷阱维护合法权益
对于“微商”购物,王荣认为,首先,应谨慎理性消费。“微商”不断在朋友圈里发布产品图片,通过显示真货专柜、快递单、专柜小票进行诱惑,消费者除仔细观察商品的宣传图片和外包装外,更要重点了解商品的规格、材质、产地等内在质量信息,对价格过低的商品一定要谨慎购买。
同时,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有第三方平台保障的渠道进行网购,便于日后维权。若选择通过“微商”购物,在付费购物前,一定要核实该“微商”的真实姓名,或者通过有真实身份验证程序的支付宝进行付费,以确保交易安全。
当消费者发现“微商”销售或代购假冒伪劣商品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可依据《刑法》对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有关惩处规定,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