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交易A5任务 SEO诊断淘宝客 站长团购
一年又一年,双11创造着节节高的网购神话。
2015年11月11日凌晨1分12秒,天猫交易额破10亿;12分28秒,超过100亿元;1小时13分59秒,交易额超300亿。
而在2014年的双11中,天猫交易额破10亿用了3分钟,在38分28秒时,交易额冲过100亿。再往前的2013年,破10亿则用了6分钟。在当天的成交额上,从2009年的0.52亿到2010年的9.36亿,接下来的几年,33.6亿、191亿、350亿,再到去年的571亿。而今年的交易额,有预测数据在771亿—882亿之间。
除了光鲜亮丽的数据之外,今年阿里巴巴的双11同样花样繁多,马云压轴双11晚会,冯小刚亲自执导,明星大腕、商界巨贾也都一一亮相。
当然,双11出尽风头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系,包括京东在内的电商们都加入了这一混战。京东就将矛头直指阿里巴巴,双方大打口水仗,当然,这也是每年少不了的戏码,大家伙也都见怪不怪了。
这场看上去有点莫名其妙的网络购物狂欢,虽然每年都引爆了网民们的热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数字神话,但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数字后面,越来越多的败絮正在一一显现。
金融时报此前就报道称,双11已成中国最大的假货节。自2013年以来,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网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数量已经增加了356%。阿里巴巴和其他电商是在为大卖家洗地,从这些卖家那里收取的佣金和广告费,在它们的营收中占了大头。而消费者对电商们怨声载道的一个地方是,他们往往先需要提供一个证书,来证明某个商品是假货,而多数公司都不会出具这种证书,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的维权难于上青天。
假货横行显然已经不是秘密,而价格陷阱更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很多商家在双11到来之际,以打折为噱头促销宣传,却在打折前先行提高销售价格,使消费者误认为享受到了价格优惠而购买。
更多的“痛点”,系统崩溃、快递爆仓、信息泄露等也是屡屡爆发。当然,这些问题显然都不是双11才出现,但明显的是,双11在掀起一场网络购物狂欢的同时,也将这些问题无限放大,集中引爆。
现在的问题是,到了七年之痒的双11,还能有多少底气继续红红火火下去。众所周知,双11与美国的黑色星期五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但细细分析黑色星期五不难发现,“黑色星期五”的产生、壮大,乃至最后形成了美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文化,得益于几个综合要素:节日、购买力积累、超级促销等。“黑色星期五”正是在美国人年底购买力释放,迎接圣诞大采购的情况下,商场出于竞争不断提高折扣和提前促销时间,最终产生了感恩节后第二天大促销的文化。
但反观中国的双11,起初不过是建立在几个南京大学男生臆想出来的“光棍节”基础上的调侃,并没有严格的节日背景。而且距离元旦也好,农历新年也罢,都还尚远,又离国庆长假太近。这一方面使得人们购物的目的性不强,更多是一种散漫看什么便宜买什么的冲动性购物。
另一方面人们的购买力积累不够,很多人刚刚在国庆期间释放了一波购买力,又还要攒着钱留到过年时候消费,因此购买力并没有达到中国消费者的顶点。正是因为双11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背景依托,因此每一年电商们都在绞尽脑汁玩新花样,比如今年轰轰烈烈的双11晚会,布局跨境电商、O2O等一系列新业务。由此也不难看出,七年的双11,网友们已经渐渐有些审美疲劳,不放大招高招,怎么拯救这渐如鸡肋一样的“人造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