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2月11日电近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目前,不少公众和一线工作人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面对疫情,如何疏解焦虑,为自己的心灵撑起“安全伞”?不妨试试这份专家开出的“心理处方”。
公众:焦虑担忧怎么疏解?
当前,“信息过载”现象与“返工潮”的到来往往容易给公众带来焦虑情绪。
“大家对疫情的关注要适度,多关注官方信息,要能够给信息按下‘暂停键’。每个人的信息耐受程度不同,如果刷了一会消息,已经觉得自己情绪有比较大的波动,那么就要赶快抽离出来,减少关注时间。”天津市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张宝霞说。
随着多地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张宝霞建议,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官方渠道认真了解复工后的疫情防护知识,对工作场地进行定期消毒、通风,营造安心的工作环境,并通过积极投入工作缓解焦虑。
此外专家提醒,面对疫情,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对居家的老年人给予更多心理支持,多与他们沟通,帮他们科学地认识疫情。对于青少年儿童,一方面父母要调适好自己的状态,不要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另一方面,也应该合理地安排孩子学习、娱乐的时间,在疫情期间多安抚、陪伴,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张宝霞说。
一线工作者:疲惫无助如何应对?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卫生、交通、社区工作者等许多行业的工作人员坚守在一线,需要及时纾解压力。
对此,天津市安定医院院长李洁建议,如果感到疲惫、愧疚、无助等负面情绪,一线工作者可以想象自己穿上了一件心理“防护服”,罩上情绪隔离的“金刚罩”,让自己的心灵少受或免受伤害。也可以进行深呼吸、冥想,多做一些方便的运动等。
“有关单位需要合理为一线工作者设置工作的持续时间,适当轮休。也可以通过在休息区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让他们更快得到放松。”李洁说。
患者、隔离观察者:怎样积极调节情绪?
面对突发负性事件,很多患者和隔离观察者会觉得手足无措。专家建议,此时亟须增强信心,保持心情的稳定。
“当被隔离在家或者住院的时候,可以尝试观察所处环境中能够带来安全感的信息,比如严格防控的住院环境、积极响应的医护人员、目前实施的防护措施等。重复告知自己这些客观存在的安全信息,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能够调整我们的消极认知。”李洁说。
确诊患者更需要积极调节情绪、配合治疗。李洁介绍说,担心、焦虑、害怕的情绪是对突发事件的正常反应,患者要接纳、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进行宣泄。
“可以畅想一下自己出院后想做的事,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成为助人者,比如在线上帮外界的公众介绍情况、通过电话鼓励同样在治疗的亲友等。”李洁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