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问社区团购模式现在创业还有机会吗?近期社区团购确实是越来越火,不少企业看到了商机都投入社区团购中,那么社区团购创业还有机会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是要看看目前的竞争现状,另外就是预测社区团购模式未来会有哪些进化方向?是否能有机会提前布局在赛道上。
2018年下半年开始,拼多多的上市让社交电商和拼团的玩法,在电商领域掀起一波浪潮。紧接着,社区团购赛道在资本的助推下走到了聚光灯下。凭借裂变式传播和半年超40亿元的融资规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场。
作为本地化家庭日常消费的商业模式,无论从目标人群、商品品类或是流程建设来讲,社区团购不仅门槛趋近于无,对于许多零售相关企业而言,作为补充业务拓展更是有巨大想象空间。
社区团购领域短短几个月就融资数十亿,融资过亿也只是入局门槛,另一方面京东、阿里和腾讯系也纷纷布局社区团购模式,似乎火爆了一整年的社区团购就要迎来行业洗牌时间了。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基于已有业务体系,入局社区团购的衍生项目,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如美菜旗下“美家优享”等依托生鲜供应链的生鲜电商,和芙蓉兴盛旗下“兴盛优选”这类依托快消品供应链和便利店点位的快消连锁企业。另有诸如嫁接于贝店社交电商和宝妈人群的“友团优选”,以及基于菜鸟物流体系和手淘的“驿站团购”,其逻辑也是大同小异。
另一方面,白手起家的社区团购创业项目中,融资量都靠前的“食享会”、“你我您”这类平台,以社区团购模式运作都有两年以上的时间。截至2019年1月份,全国社区团购平台数量已超过200家,其中原生创业项目近百家,约占总比例的50%。
对于刚要起步的白手起家的原生创业平台而言,在丧失先发优势的前提下,要想在短时间内建立供应链和团长管理能力,这两个社区团购平台核心竞争力,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说入局者也很难快速建立起竞争优势。
社区团购模式现在局势已经非常明朗:面向原生创业者的机会窗口已然关闭,入局者已经进入跑马圈地阶段,如果是资源型企业仍有可能成为新的搅局者。
社区团购被视为电商和线下之间的补充购物模式,某一地区是否适宜开展该业务的决定因素在于订单密度。人口规模和社区零售供给之间的差额是必要条件,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潜在可释放消费力(用户的尝鲜行为),这些共同因素导致四线以下城市市场对于社区团购而言并不是特别理想的可开发市场。
此外,以生鲜品为主导的社区团购必然受到生鲜商品供应链和冷链物流运输的限制,综合以上因素,一线和二线城市成为社区团购主阵地就不难理解,从长沙、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城市中优质社区点位也十分有限,社区团购的理想目标点位一般为500户以上,公开的平台运营数据中,小区、团长、微信群以1:1:1架构为主。此外,社区周边的商业构成情况,以及区域内社区密度等因素共同作用于点位价值。与无人货架的点位之争相似,在优质点位有限且无准入门槛的情况下,如何在一对多的消费者群体中形成足够的渗透率成了关键。
直接作用于渗透率和复购率的除了价格战,便是团长的运营能力,这也是为何平台间针对有运营经验的优质团长的争夺愈发激烈。
随着业务发展,团长的全职化和专业化成为趋势。团长作为末端环节的直接把控者,在消费者缺乏品牌忠诚度,以及与平台松散的利益合作关系下,这种角色将长期存在,直到社区团购找到新的进化方式。
对于这些个体团长而言,如何用最省心的方式挣最多的钱是他们最关心的,分成收益、商品供应和后端支持(包括技术工具、客服和物流环节等)维度的考量在平台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
那势必是越有综合运营能力的总部越容易获得团长的青睐,也意味草根创业的机会更小了,综合实力的比拼下让社区团购专业已经非常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