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这个大生态圈几乎一夜之间的养成,市场和消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下子把传统行业打的蒙头转向,甚至不知道该迈哪条腿了!
仔细想想,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也是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步伐的到来,人类的自我意识醒觉了。从文化多元化的角度来看,人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透明化、零距离的社交环境。此时,微信这个软件应运而生。
微信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互联网的零距离、网络化、分布式管理。更重要的是,微信更提供了为去中心之后的多中心化,和社群式的社交环境。也正因如此,伴随着社交的新商业环境,线上线下的互动环境产生了。
从微信诞生到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同了去中心化的社交商业模式,也有部分人在其中获得了或大或小的利益。去中心化,最大的变革,毫不吝啬地说,可以说是重锤敲碎的改变了类金字塔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无限接近,人与人之间的层级无限扁平。如果套用马斯洛的理论,这也恰恰契合了微信的主流用户的“尊重、自我、平等”的核心诉求。
试想一下,当初高高在上的老板、高级管理层次的人,和从无社会经验的小白一起抢红包,一起交流融合,这本身就彻底打破了惯有的交流模式。当初你需要花费不菲东奔西走才能学到的知识,现在只需要拿个手机,甚至偷懒“爬楼”就能获得,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呢?沟通效率的大大提高和学习成本的显著降低,是社交商业环境对去中心化的最大贡献。
不能不说,类传销式的微商模式从某种角度上,也的确极大推动了微商的商业环境沸腾。没有这些“一夜暴富”的大咖,没有“用手机换宝马”的实例,或许那些为了家庭牺牲自我的宝妈,那些“三流大学”初入社会的小白,还在彷徨,还不能肯定并实现自己的价值。但也正是这种扭曲的商业模式,在搅乱一江春水后给了更多人“微商的出路在哪里”的迷茫。
其实微商的出路在社交商业环境养成的当时,就已经有了一条康庄大道,那就是多中心化。浑水中有摸鱼的,当然也有先知先觉戴上“潜水镜”的。去中心化,不是没有中心;组织同级化,不等于没有组织。
简单梳理一下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社交模式变化吧。从论坛——博客——微博——QQ——微信的发展过程,人们从开始局限于在论坛上听别人灌水的社交方式,到大部分人的发展到博客的自我主张的同样基于PC端的发展方式,有很大的不便利。后期发展到微博,进行移动端的交流和缩减了数字量,大家感觉很方便,但还是一个传播员在说,大家在跟帖。QQ年代出现了一个变化,大家有了一个小的”群“的概念,可以在群中会会朋友,群上聊聊天,发表下自己的感受,让人们自己说。到微信年代人们就更清晰了,因为在QQ群里还是有中心的,在微信群里变成多中心了,大家共同参与一个社交的过程,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每个人都有成为一个中心的可能,所以大家就愿意以这种方式参与。
所以,微商的下一步,当然是拨乱反正,将一个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进行有目的性的分类,找出与自我相关的部分,串联起来,最终形成相同意识、相近思维模式的商业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每个小中心无需太大改变,只需要自我继续发光,生态圈自然而然就成了一个“星系”。这时候,无论是“大熊座”还是“天马座”,都可以基于相同的个人需求,倒逼出来自己需要的产品。而且会跨过经销商、跨过地租、跨过广告费、跨过地域限制,整理建设出一个快捷高效的通道,拿到高质价廉的上上之选。
基于人性和工具使用之间的选择会不断迭代,未来谁会胜出大家不得而知。但是,“微生态”这种自驱联动模型,一定会伴随着工具的迭代,伴随着全民创业的觉醒、伴随着国家的支持。因为唯一不会变的,就是能不断增加生产力的东西。这东西一个叫创新,一个叫创业。